什么是室內環境的檢測呢?檢測的到底是什么物質呢?檢測的目的是什么呢?這都是值得深究的問題。室內環境檢測就是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方法以間斷或連續的形式定量地測定環境因子及其他有害于人體健康的室內環境污染物的濃度變化,觀察并分析其環境影響過程與程度的科學活動。
室內環境檢測的目的是為了及時、準確、全面地反映室內環境質量現狀及發展趨勢,并為室內環境管理、污染源控制、室內環境規劃、室內環境評價提供科學依據。具體可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1)根據室內環境質量標準,評價室內環境質量;
(2)根據污染物的濃度分布、發展趨勢和速度,追蹤污染源,為實施室內環境監測和控制污染提供科學依據;
(3)根據檢測資料,為研究室內環境容量,實施總量控制、預測預報室內環境質量提供科學依據;
(4)為制定、修訂室內環境標準、室內環境法律和法規提供科學依據;
(5)為室內環境科學研究提供科學依據。
該如何進行檢測呢?GB50325-2010把民用建筑工程分為以下兩類:Ⅰ類民用建筑工程:住宅、醫院、老年建筑、幼兒園、學校教室等民用建筑工程;Ⅱ類民用建筑工程:辦公樓、商店、旅館、文化娛樂場所、書店、圖書館、展覽館、體育館、公共交通等候室、餐廳、理發店等民用建筑工程。民用建筑工程驗收時,應抽檢有代表性的房間室內環境污染物濃度,抽檢數量不得少于5%,并不得少于3間;房間總數少于3間時,應全數檢測。民用建筑工程驗收時,凡進行了樣板間室內環境污染物濃度檢測且檢測結果合格的,抽檢數量減半,并不得少于3間。
民用建筑工程驗收時,室內環境污染物濃度檢測點應按房間使用面積設置:房間使用面積小于50㎡時,設1個檢測點;房間使用面積大于50㎡、小于100㎡時,設2個檢測點...當房間內有2個及以上檢測點時,應取各點檢測結果的平均值作為該房間的檢測值。民用建筑工程驗收時,環境污染物濃度現場檢測點應距內墻面不小于0.5m、距樓地面高度0.8~1.5m。檢測點應均勻分布,避開通風道和通風口。民用建筑工程室內環境中游離甲醛、苯、氨、總揮發性有機物(TVOC)濃度檢測時,采用集中空調的民用建筑工程,應在空調正常運轉的條件下進行。采用自然通風的民用建筑工程,檢測應在對外門窗關閉1h后進行。民用建筑工程室內環境中氡濃度檢測時,應在房間的對外門窗關閉24h以后進行。
當室內環境污染物濃度檢測結果不符合本規范的規定時,應查找原因并采取措施進行處理,并可進行再次檢測。再次檢測時,抽檢數量應增加1倍。室內環境污染物濃度再次檢測結果全部符合本規范的規定時,可判定為室內環境質量合格。
面對室內環境檢測的機構、單位越來越多,水平也良莠不齊的現狀,消費者只需掌握一些基本原則,還是能夠在眾多檢測隊伍中篩選出“正規軍”的。在選擇室內環境檢測單位時,可以通過查看檢測單位的資質、現場工作人員上崗證、實驗室和檢測儀器及所出具的檢測報告,來判斷檢測單位的真偽優劣。首先,承擔室內環境污染檢測的單位,應持有國家和省級技術監督部門頒發的、印有國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認證資格資質證書,消費者注意確認證書的單位名稱是不是與委托的檢測單位名稱相同。其次,由于室內環境檢測是比較復雜的檢測過程,現場采樣必須由經過專業崗位培訓的人員才能夠勝任。希望大家能夠擦亮眼睛。
室內環境狀況成為百姓越來越關注的話題,室內環境檢測作為一個新的職業由此應運而生。對于檢測行業來說,提高檢測人員的整體素質和從業水平,確定其從業資格,是體現室內環境檢測行業規范的重要環節。